顯示具有 PMI-ACP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PMI-ACP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年6月10日 星期日

PMI-ACP 的課程








因為工作忙得不可開交,正想減少的台灣公開行程。
這一次在老長官的要求下,還是答應開了一班PMI-ACP(敏捷式專案管理認證班)。
連續的幾個周末,分享了很多企業內部的實際案例,也結識了一群求知慾旺盛的朋友。
最後一天下午,我們找了一個大白板,用接力畫圖說故事的方式,描繪了從精實(Lean)、敏捷開發(Agile Development)、敏捷專案管理(Agile Project Management)到大型敏捷轉型的主要概念。
這樣學習,實在太有趣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

敏捷工作機會多,錢也比較多


Indeed.com是全球最大的職缺搜尋平台,職缺來源超過50個國家,每月服務超過1億8千人次,透過Indeed.com搜尋,可以發掘市場的趨勢,常在網路上看到補習班把PMP吹得天花亂墜,究竟目前的職缺現況是如何呢?

光以美國來說,如果在Indeed.com上以Agile為關鍵字的搜尋,約有超過8萬筆結果,最入門的薪資水平是每年75,000美元,不但職缺數量是PMP的5倍,年薪起跳更比PMP多5,000美元,
如果以敏捷專案管理的代表性證照PMI-ACP為關鍵字,雖然職缺還不算多,但數量正在逐年增加,而且起薪就是85,000美元。


資料來源:Indeed.com


資料來源:Indeed.com








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

秒懂 MoSCoW排序法,專案聚焦不再瞎忙


敏捷方法陣營中,DSDM Consortium提出的MoSCoW排序法,在「願望很多、時程很趕」的專案世界裡,是很實用的需求管理招式。


MoSCoW的作法就是在進行Iteration Planning(當期規劃)時,把需求分為4大類,其中:
1. Must Have(M): 對Iteration Goal來說,沒有交付就不能達標的事。
2. Should Have(S): 對Iteration Goal雖然重要,但目前仍有替代方案,就算沒有交付,也不影響達標的事。
3. Could Have(C): 與Iteration Goal沒有直接關係,如果交付可以加分,但就算忽略也不會影響達標的事。
4. Won't Have It Right Now(W): 和Iteration Goal完全沒有關係的事。

根據DSDM的建議,M、S、C類的需求,在規劃時應該各自配置60%、20%和20%的工時,在開發週期內,M類需求如果沒有做完,團隊就不做S類需求,S類需求沒做完,就不做C類需求,至於W類的需求,顧名思義就是要團隊敬而遠之,避免花時間在上面的事。

因此,如果用MoSCoW法管理需求,整個開發週期執行下來,就算預計的工時和實際工時有落差,也能確保「最重要的事獲得最早而且最多的資源」,這就是敏捷團隊「要事先行」(First Things First)的原理!






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

The Product Backlog Iceberg Revised


敏捷需求大師Mike Cohn,曾經用冰山(Iceberg)比喻專案的Product Backlog,很貼切地表達了專案的所有需求和需求之間,也有大小輕重緩急的概念。



從敏捷開發的實務來說:
1. 排進目前Iteration執行的需求,不但要控制在一期做得完的大小,而且要分解出相關的Tasks。
2. 預計下個Iteration執行的需求,需要經過Grooming(或稱Refinement),確保大小適中,而且備妥Acceptance Criteria,達到Ready的狀態。所謂的Ready Story,就是團隊在進行Iteration Planning時,不用花10鐘就能把相關的Task分解出來的Story。
3. 團隊和Product Owner同意排進Release Backlog的需求,就是Committed的狀態,這些需求當中,有的比較粗略,還需要進一步分解優化。
4. 至於當前Release以外的需求,說得好聽叫做Defer Commitment,白話的意思就是「再說啦」。


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

PMI-ACP選對課,專案黑白變彩色

徐柏峰
        針對需要培養專案管理技能的朋友,以下是我以過來人經驗,給您的良心建議:
第一、如果您來自營建或航太產業,不要懷疑,直接去學PMP,考上不一定能加薪,但工作有機會用到。
第二、如果您身處的行業,客戶需求變化快,而且市場反應時間很短,客戶初期講不出詳細的規劃,但看到實際的東西之後又會衍生新的想法,您需要的就是融合敏捷開發和精實管理的實務做法,簡稱敏捷式專案管理。
第三、敏捷式專案管理是從實務累積出來的做事方法,因此,認證本身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怎麼整合一群人的力量,在短期之內演進出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,而且在這過程中,客戶和團隊互相依賴、互相信賴,專案經理則是放下身段,用服務團隊的心態在帶人。
第四、如果您一定要去考敏捷的證照,PMI-ACP®確實是CP值比較高的選擇,由於PMI-ACP®的是PMI Agile Certified Practitioner的縮寫,大意是「獲得PMI認證的敏捷實務人員」,考試資格要求的21小時Contact Hours,必須是透過敏捷實務課程取得的時數(must be earned in agile practices)。在挑選課程時,切記,擅於製造PMP的補習班,有的盡是講師大隊、考古題、輔考機制和SOP,他們唯一沒有的,就是真正使用敏捷管理專案的經驗。

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

PMI-ACP 經驗談: 先求一門深入,再學無量法門

徐柏峰

      開始推廣敏捷式專案管理以來,不但搭上全球PMI-ACP認證的首班車,也透過在理論和實務的整合,在台灣前100名PMI-ACP中,輔導成功超過80名。來和我結緣的同學,最快紀錄是課程結束後隔天,就考過PMI-ACP,而我在每堂課上,最常被問到的問題,就是「敏捷要看什麼書?」、「怎麼快速考過PMI-ACP?」以及「怎麼把敏捷用在實務上?」,我就以念佛人常說的「一門深入」和「無量法門」兩個概念,和大家分享經驗:
1.  資訊成千上萬,猶如「無量法門」
      先說「無量法門」吧!Agile的種子1990年代從軟體業萌芽、2001年敏捷宣言發表時開花,到了2011正式PMI-ACP問世後結果,成為「除了軟體專案以外,其他產品專案也很適用」的顯學。Agile歷經20多年的演進,不論是專書、期刊、雜誌、部落格還是網路上的專文,多到不可勝數,簡直就是「無量法門」,而由於Agile是從軟體業界演進而來的概念,如果沒有軟體開發的背景知識,初學者直接接觸往往不得其門而入。試想,如果沒寫過程式,您知道什麼是「單元測試」(unit test)?什麼是「測試驅動」(test driven)?什麼又叫「重構」(refactor)呢?更惱人的是,這無量法門中包含了很多從實務中歸納出來的最佳實務(best practices),不同作者間的見解時有衝突,讓初學者看得一頭霧水。也因此,有些以取得PMI-ACP認證為目標的朋友,信誓旦旦訂出X個月看完Y本鉅著的讀書計畫,不過實際執行時,看越多越慌張,網路上買考題越做越氣,後來乾脆繼續一直等下去。
2. 先求「一門深入」,打通任督二脈       
      難道學敏捷管理不用看書、不用學嗎?當然不是這樣!不論是要考試,還是要將敏捷精髓應用在工作上,最有效的做法叫做「一門深入」,也就是先選擇一種能快速深入了解Agile的途徑,不論是參加國內顧問公司的特訓,還是花錢買國外的線上課程,只要確定講課的人自己用過敏捷,聽過課的人有口碑,這就是您要找的入門之道。一般來說,不論上哪裡開的課,從上第一堂課開始,花費4~6個周末的時間,加上期間每天不到1個小時的複習,就應該能夠考過認證。如果這樣考不過,這門課本身就不夠敏捷了!!! 好比我們要進入體育館,東西南北中各區,樓上樓下加上地下室,共有幾十個入口,每個入口都通到體育館中央,每個路線就是一個「法門」,選到契合自己的入口,沿著指示標記快步走進去,很快就會到目的地,到了目的地再往四周看,自然會對各個出入口的位置有全盤性的了解。相反的,不斷買書或上網看文章,卻又看一半丟一邊,其實只是在體育館入口進三步退兩步,非常可惜。
3. 笨重的流程,推不動變化的產業
      其實,敏捷式專案管理概念的產生,是因為除了大型國防、交通、建築這類適合瀑布式管理的專案以外,大部分人從事的專案,初期既拿不到詳細的規格,而且隨著專案向前推進,利害關係人的想法還會與時俱進,專案執行是「協助客戶釐清需求、創造價值的過程」,而不是70年代以來那些教科書上寫的「團隊按詳細計畫實踐明確規格的過程」。如果您身處在必須求新、求變、求快的產業,您或許會發現,按表操課如期、如質、如預算實踐客戶原始需求的「成功」專案,最終交付的常常是災難。
(A common cause of disaster in software(product) development is that the end product is precisely what the customer originally ordered)-Team Spirit Agility Counts, The Economist, Sep 20th 2001
4. 學的時候站在巨人肩膀上,用的時候腳踏實地
      您想加入敏捷的行列嗎?建議您,先找到契合自己的課程,一門深入,上課過程中,和有實務經驗的老師以及其他同參道友,討教敏捷的眉眉角角,如果英文能力還可以,上完課就快去考PMI-ACP。經過敏捷訓練之後,定期看國內外敏捷相關的資訊,並在工作中刻意套用敏捷的思維做事,自然會累積出自己的敏捷力!

(本文作者為敏捷教練、全球首批敏捷專案管理師PMI-ACP®、台灣、中國兩地首位專案風險管理師PMI-RMP®)

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

從PMI Fact File,窺探專案管理市場的未來

徐柏峰
每期 PMI Today 的 PMI Fact File,都會公布 PMI 全球會員數、PMBOK Guide®流通數,以及PMI 旗下各大專案管理相關認證的取得人數,持續觀察這幾個數字,可以發現,截至2014年12月底為止:
1. 全球取得PMP的總人數,已經超過63萬人,每月PMP取得人數的成長率雖然不高,細水長流的效果非常明顯。
2. 各版本累計的 PMBOK Guide®計的流通數,已經超過470萬本,足見PMI在專案管理的領域,已經取得別人無法取代的發言權。
3. PMI-ACP® 從2011年第4季問世以來,每月認證取得人數的成長率,持續領先PMI的其他認證,即將成為 PMI 的下一個金雞母。

資料來源:各期 PMI Today

PMI-ACP: 世界正快步走向敏捷,那您呢?

徐柏峰
      The World Is Quickly Becoming Agile, Are You? 這是專案管理協會(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, PMI),在官網介紹敏捷專案管理師認證(PMI Certified Agile Practitioner, PMI-ACP®)的主標,這簡單一句話,也透露出全球專案管理思維的巧妙變化。



      PMI成立於1969年,在專案管理領域,是公認最權威的國際組織。PMI出版的《專案管理知識體系指南》PMBOK® Guide,全球流通超過440萬冊PMI頒出的專案管理師認證(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, PMP)超過60萬張,PMI全球會員將近45萬人,光以2013年度來看,PMI推廣專案管理認證得到的收益超過2億美元,雖說是非營利組織,但收益的能量實在驚人。
Source: PMI Financial Statements


      身為專案管理領域的龍頭老大,PMI約從2007年開始,就在每月出版PM Network雜誌上,登載Agile的相關專文;推廣敏捷專案管理的幾個大師,例如Jesse Fewell,應邀在PM Network上定期發聲介紹敏捷,成為專欄固定班底;Agile相關的文章,是PMI統計讀者最想閱讀的資訊。


資料來源:各期 PM Network
     
      PMI在2014年發表的專案從業人員薪資調查(Project Management Salary Survey, 8th Edition),條列專案經理這項職務相關的13類「技術經驗」(Technique Experiences),推敲同樣從事PM工作的人,到底要具備哪類的「特異功能」,才會拿到比較多薪水。這項薪資調查的主要樣本,全球PMP人數最多的31個國家(PMP人數美國第1、中國其次、台灣第7、南韓第8),各國雖然文化有差異,可以調查結果卻意外的類似。僅以台灣而言,同樣是5年以下經驗的PM,會做敏捷式專案管理(Agile Project Management)的PM,年化所得的中位數就是比其他人還要高,因為這種PM會帶領團隊,因應變更;更有趣的是,最不值錢的專長,就是凡事按表操課的資源管理型PM,以及按照步驟一、步驟二、步驟三......,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流程管理型PM。(相關數字請參考 PM薪事報你知:想賺高薪,動則得救)

      PMI既推廣PMP認證的成功經驗後,從2011年第4季起,強勢推出PMI-ACP®認證,並透過官方網站、期刊雜誌和各種文宣攻勢,大力推廣用敏捷方式管理專案的思維。這一波敏捷攻勢,在專案管理業界到底跑得多快呢?

  • 在資訊科技業界最知名的市調單位GartnerGroup表示,到2012年底為止,全球超過8成的軟體開發專案,都用到敏捷的實務;
  • 從全球性大企業現職員工在LinkedIn上的履歷可以發現,敏捷能力是是擠進A咖公司的重要指標,知名的交易支付平台Paypal已經有56%的敏捷履歷、在Gap、Fidelity、Apple、Walmart、Microsoft和Cisco的敏捷履歷,也都已經超過25%。
  • 如果觀察PMI的全球會員數、PMBOK® Guide流通數,以及PMP, CAMP, PgMP, PMI-RMP®, PMI-SP®和PMI-ACP®這6大認證,可以發現,2012年1月起算,PMI-ACP®的每月人數成長率,已經持續蟬連第一了,這個現象凸顯出,整個專案管理的市場,已經一面倒地選擇求快、求變地敏捷式專案管理,才是因應當前環境的最佳解答。(請參考 從PMI Fact File,窺探專案管理市場的未來)
      用敏捷的方式做專案,在講求快速回應市場需求的IT領域,早就是行之有年的實務,全球知名的幾個大廠,從2001年敏捷宣言(Agile Manifesto)出現以來,就陸陸續續以Scrum, XP等敏捷方法在做產品專案,用搜尋引擎找徵才資訊,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大咖廠商好幾年前就在用敏捷實務人員了。目前這波來勢洶洶的敏捷攻勢,其實是PMI身為專案管理領域的龍頭,有感於長年推行的PMP,其實無法套用在大多數人真實工作的環境,按照PMBOK® Guide的方法做事,在國防、航太、營建、交通、煉油.......這類的天龍國產業以外,根本是「舉步維艱」,因此PMI見賢思齊,把軟體業界的成功經驗,轉化成不分行業,只要是管理充滿變更的專案就適用的敏捷式專案管理,由於PMI的影響力實在太大,因此從PMI-ACP®問世以來,Agile, ACP, 敏捷、快速回應需求......這些字眼,陸續攻佔媒體以及管理雜誌的相關版面,成為一門顯學。
以上商標、Logo為各廠商所有

      有趣的是,在還沒搞清楚Agile是什麼之前,一向靠考古題製造PMP的幾個補習班,紛紛插上ACP的旗號;就連還在推銷笨重管理流程的學者、專家和顧問們,也陸續開班授徒,傳授自己也沒有的「實務技巧」,成為另一項台灣奇蹟。為什麼這套標榜應變的做事方法會受到各方肯定呢?因為它太貼近事實了,它講的是怎麼讓團隊把客戶要的東西端出來,而不是怎麼寫出一大疊文件去表現出「管理專案的樣子」。

後記:PMI的 PMI-ACP®官網原本的標題是The World Is Becoming Agile, Are You? 不過從2012年10月某日開始,標題被悄悄加了一個字,變成The World Is Quickly Becoming Agile, Are You? 如果您也從事專案相關工作,這世界正快速走向敏捷,那您呢?
(本文作者為全球首批敏捷專案管理師PMI-ACP®、台灣、中國兩地首位專案風險管理師PMI-RMP®)

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

PMI-ACP人數、國別統計

徐柏峰
截至2014/02/01為止,全球共有4,734名敏捷專案管理師(PMI Certified Agile Practitioner, PMI-ACP®)其中人數最多的是美國,約有2,929人,台灣人數73人,排名第7位。






(本文作者為敏捷教練、全球首批敏捷專案管理師PMI-ACP®、台灣、中國兩地首位專案風險管理師PMI-RMP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