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Agile Product Development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Agile Product Development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7年8月12日 星期六

敏捷流言終結者


敏捷團隊不寫文件嗎? 敏捷專案可以隨時改需求嗎?
敏捷方法雖然很盛行,但外界誤解還是很多。
史上第一個 Scrum Master: John Scumniotales 參與製作了流言終結者,10個問題,10個答案,幫您快速破除迷思。


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

利害關係人網路圖

專案管理不論採用哪一種管理方法,「人」都是最重要的元素。對於專案執行的過程或結果,受到影響的個人或群體,稱為利害關係人(Stakeholder)。站在敏捷專案管理的角度,利害關係人到底怎麼分成哪些類型?有各自扮演甚麼角色呢?

Inspired by Dan Rawthrone & Doug Shimp, Exploring Scrum: The Fundamentals.
Business Owner簡稱BO,就是提供資源進行專案的人,在小公司可能直接是老闆,在大公司通常就是主管,BO的職責是給予大方向,提供衡量專案成功的明確指標,並在專案執行過程中隨時掌握重要的資訊(Informative)

Product Owner簡稱PO,就是在BO的授權下,帶領團隊執行專案的人,PO的職責就是善用團隊資源,創造產品的最大價值,對專案最終成果負完全責任(Accountable)

Delivery Team就是實際負責執行(Responsible)的跨職能團隊,除了由PO擔任對外的唯一需求窗口以外,還包括一位專門幫團隊「喬事情」的「嬤嬤桑」(在號稱使用Scrum開發的團隊,就是Scrum Master)。

User就是專案產品的最終使用者,真的懂得敏捷精隨的團隊都知道,不論你覺得自己的產品有多棒,使用者才是老大,使用者才是真正的顧問(Consultative),有關產品概念吸不吸引人、設計美不美觀、功能好不好用......,這些問題的答案,只有接觸了真正的使用者才會知道,而且揭曉答案的時機要越早越好,Delivery Team需要整合使用者經驗(User Experience, UX)的運作實務,就是這個道理。

Subject Matter Experts簡稱SMEs,就是專案執行過程中必須用到的「外力」,這群人和Delivery Team最大的差別是,SME僅提供支援(Supportive),而不用對專案負責。

例如,公司副總預計在12週後發表一支APP,副總身為BO,指派產品經理擔任專案的PO,從各部門挑選了UX研究員、UI設計師、Developer和QA組成Delivery Team負責執行,團隊雖然在第11週就提前完工,但能不能如期上架,要看App Store的審核結果,審核人就是典型的SME。





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

Agile UX Day_Two

人本產品設計與開發:敏捷使用者體驗實務營的第二天



這一天,我們
用「生死簿」排出痛點(Pain Points)的優先順序


用使用者的情境故事,集思廣益探索解決方案,整合出團隊共同的創意


用淺顯易懂的方式,呈現視覺化的操作流程



用紙、筆、手、口,測試使用者對產品概念的接受度




用競爭對手的產品,訂出產品適用的 Benchmark


同時操作13個產品和服務設計的專案,我們的團隊和學員陣容實在太強大了


活動結束後,68個朋友預約了下一次的活動


下次的活動內容,會針對朋友們提出的願望來設計,活動名稱就叫 UXA,意味著怎麼把UX的能量,轉換成敏捷的需求和開發實務,時間訂在2016年12月底,帶隊的都是業界實際的Agile 和 UX Coaches,敬請期待囉!!!






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

Agile UX Day_One

人本產品設計與開發:敏捷使用者體驗實務營的第一天

原本開放給會員和親友的聚會活動,爆棚成為100多人的大會
第1個整天跑下來,大家頂著體感溫度超過32度的高溫,透過不插電的手作風,緊湊地跑過10個需求探索的流程。
祝福參加活動的朋友,都能吸收到滿滿的實務經驗。



活動前的準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