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

敏捷做廣播:NPR的聲態革命

徐柏峰
在需要快速求新求變的產業中,廣播電視(Broadcasters)是非常適合敏捷管理的行業。從越戰期間就開播,至今已經有40多年歷史的「(美國)全國公共廣播電台」(National Public Radio, NPR),歷經金融海嘯的衝擊,選擇用敏捷的工作方式,整合資訊和內容部門的產能,成功掌握新媒體的潮流,拉近了和民眾之間的距離。
NPR是全球知名廣播電台
        NPR從阿富汗喀布爾到中國北京,在17個國家都有特派員,NPR推出的節目,在全美透過975個公共電台聯播,每周固定聽眾估計超過2,600萬人,觸達量(Reach)比全美主要報紙總流通量(Total Circulation)還要高。國內很多英文補習班,還以NPR的線上影音新聞作為教材,足見NPR的影響力有多大。[1]
Source: http://www.niemanlab.org/2012/03/nprs-audience-shrunk-a-hair-in-2011-pushing-public-radio-further-toward-a-digital-future/


金融海嘯來襲,大製作節目應聲倒地
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前,NPR正在規劃一個晨間新聞雜誌類的節目,專案代號叫做Bryant Park Project,當時鎖定對象是年輕聽眾,為了「確保製作品質」,專案規劃期間就動員了為數可觀的記者、製作人和編輯團隊,光是第1年的預算就編列了200萬美元,而且執行細節保密到家,唯恐消息走漏,便宜了友台。只可惜,計畫趕不上變化,Bryant Park節目一推出就遇到金融海嘯,再加上播出效果不如預期,製作單位只撐了10個月就喊卡,緊接著,由於整個電台預算縮水,節目部門只好勒緊褲帶,忍痛接著再砍掉Day to DayNews and Notes2個新聞節目。
資訊部門率先敏捷,與內容部門通力合作
大約在同一段期間,NPR找來Washington Post Newsweek Interactive的技術主管Zach Brand,帶領NPR的資訊團隊,花了89個月的時間,導入敏捷陣營的Scrum  Framework來開發數位產品,並開始重新打造NPR.org官網。[2] 這支「變身」後的敏捷團隊,走的是正統Scrum路線,總歸起來有6大特色:
第一,資訊部門化整為零。NPR,資訊部門的核心工作是開發網頁、APP和多媒體管理系統等平台,讓內容部門的同仁使用。整個資訊部門同仁大約45人,根據專案需求,每 3-10 人組成一支敏捷團隊,在任何時間,資訊部門都有23個敏捷團隊在運作。[3]
第二,團隊成員各司其職。開發產品的團隊分成3種角色:1名產品代言人(Product Owner, PO)1Scrum Master1組開發團隊(Team)PO代表客戶聲音(voice of the user),負責回答開發人員有關產品的所有疑問,並定期根據市場需要,排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,也決定工作成果何時才能對外釋出。Scrum Master 要維繫整個團隊的工作流程,並幫開發團隊排除萬難。至於Team,就是一群跨領域的做事專家,必須同心協力,盡全力交付對PO承諾的功能。針對每個功能,PO決定要什麼,Team決定怎麼做,各司其職,互不侵犯。[4]



第三,用SprintDaily Scrum規劃進度。如果交付項目是新媒體型態的新聞,Team的產品開發分工就包含設計、使用介面和軟體開發等角色,開發以2周為1(Sprint),每次專案結束,Team成員各自歸建。為了讓整個Team掌握最即時的資訊,專案每天舉行站立會議(Daily Scrum),每人都回答3個問題:昨天做了什麼?今天打算做什麼?以及,遇到甚麼困難?至於困難該如何排解,就留到會後讓成員之間彼此交流意見。
第四,以User Story描述需求。在整個專案的第1期,NPR的團隊一面啟動專案,一面透過第1期的Sprint Planning會議寫出整個專案預計開發的使用者故事(User Stories),需求的表達方式為:身為某某角色,我要能夠執行某某功能,如此一來我就可以…。例如,身為一個使用者,我要能夠儲存日曆上的事件,如此一來我就可以自訂行事曆。
第五,定期展示工作成果,並檢討工作流程。在每個開發周期的最後,團隊透過實績展示,讓利害關係人檢視實際交付的成果。除此之外,團隊還會再舉行一場回顧會議,讓夥伴們檢討大家工作配合上,有沒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。在NPR乾脆就把這場會,戲稱為討論怎們開會的會議。
第六、鼓勵面對面溝通。NPR的內容部門,負責製作編製新聞和音樂,資訊部門不作內容,而是透過平台播出數位內容。在敏捷化之前,部門之間是各做各的(silo),後來在Zach Brand帶領下,資訊部門先導入敏捷方法了,開發團隊就追著內容部門要需求,無意中就把內容製作人帶進產品開發流程中,成為團隊的一員,這個做法意外打破了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。原來,敏捷團隊講求信任,Team承諾定期交出「會運作的產品」(working product)PO則是專責(dedicated)Team一起打拼。內容部門的代表參與團隊工作後,開始看到實際交付的成果,體驗到敏捷的價值,回到部門報告時,自然就肯定敏捷的做法,有些部門還因此開始向資訊部門打探,怎麼參加教育訓練。後來NPR編輯台(Newsroom)和節目製作部門的敏捷化,就是這樣開始的。
NPR改用敏捷作節目,定位內容為公共Beta
NPR全面採用敏捷開發數位產品沒過多久,NPR的跨平台APP,以及把25萬筆新聞節目公開分享的NPR API,就雙雙獲得2010年線上新聞業獎(Online Journalism Award)的肯定。[5] 一波接著一波的成功經驗,讓沉寂5年沒新推作品的NPR節目部重新活躍起來。約莫從2012年初開始,NPR一口氣推出的幾檔膾炙人口的新節目,包括TED Radio HourDebuts Today Ask Me AnotherCabinet of Wonders。不過,這波新節目的做法,完全擺脫以前大製作的窠臼,而是順應時勢,改用輕巧的敏捷專案管理。
    敏捷專案管理的核心理念,講求產品要儘早而且頻繁地交付。NPR的製作單位,在共體時艱的氣氛下,在新節目改用Live來節省成本,並把既有用節目舊瓶換新酒的方式,根據聽眾的反應,逐步改善播出內容,所有節目內容,都只預先規劃幾集來試播,而不是根據事先的大規劃,照本宣科一路做下去。另外,為了確保節目內容符合觀眾胃口,製作單位邀請聽眾和在地的節目導播,一起把節目定位成公共的Beta版。正因為是Beta版,所以節目內容大走社交媒體路線,節目現場播出,很多聽眾同時透過Twitter Facebook 在互動,製作單位就利用網友的回應訊息,作為節目逐步改善的直接依據。
NPR敏捷推出的新節目,在市場上受到聽眾的肯定。對此,新上任的節目副總Eric Nuzum表示,以往NPR的節目講究大製作,要花上幾年的時間,從規劃、準備到播出,才能知道節目有沒有人氣,耗費的預算,動輒是幾百萬美元。現在用敏捷的作法,既便宜又有效。至於省下多少成本,事涉NPR的營運機密,Eric Nuzum就沒有公開表示了。[6] 目前,NPR內部持續在做敏捷的教育訓練,確保新進員工能夠快速上手,而除了Scrum以外,資訊部門現在也開始採用Lean的原則,朝消除流程浪費的目標邁進。
(本文作者為敏捷教練、全球首批敏捷專案管理師PMI-ACP®,以及台灣、中國兩地首位專案風險管理師PMI-RMP®)




[1] 2009年間,華盛頓郵報(The Washington Post)曾刊文表示,雖然報紙、雜誌和電視新聞的讀者數量急遽下滑,但NPR卻是逆勢成長,寫下周收聽2,360萬人的紀錄。請見Paul Farhi. “Consider This: NPR Achieves Record Ratings.” The Washington Post, March 24, 2009. 到了2013年,NPR的周收聽人數已經突破2,600萬人。請參考 ”Top Ten Facts about NPR.” 網址http://www-s1.npr.org/about/aboutnpr/
[2] Zach Brand的簡介,請參考http://www.npr.org/people/133759696/zach-brand
[4] 根據筆者實際運作敏捷團隊的經驗,如果能讓POTeam各司其職,團隊的士氣自然就會高昂,技術的問題通常就能順利解決。
[5] 有關NPR API,請參考http://www.npr.org/api/index
[6] Erica Malouf, “NPR’s Gone Agile…Even Their Newsroom!” See http://www.innovation-series.com/2013/10/23/nprs-gone-agile-even-their-newsroom/